閱讀足跡 | 搜小說

楞伽經-楞伽阿跋多羅寶經-大乘入楞伽經-入楞伽經第17節

未知 / 著
 加書籤  朗讀 滾屏

灭,灭定的境界,所以说它是常思议。这是同于外思议的理论的,这是切如自觉圣智得所得的境界,所以们应当修学。

海量小说,【澤奧中文網】

“其次,外们所说的常思议,是常住的,它是自相为因,也非从修行中得到的,它是另有思议常存着的。们因为看见万有所作的,有,都是无常,于是思量推测,认为另有可思议的存在。而所指的,也即是此理,万法都从因缘所生,非有亦非无,因缘法中,都是无常,既证得此理,住于自觉圣智境界中,再指们所认为另有可思议之说,是无因之论。如果外们认为另有存在之相,而成为常思议。但既知为自相之因的自,也就等于无件,也就等于兔角,本无此。试问那另思议的存在,是从哪里的呢所以们所说的常思议,只是种观念游戏,徒有言说名词和妄想而已。外们所说的既有这种错误,们徒托言于妄想,就等于兔子有角样的无稽,那当然能证入自觉的境界,而是种非分的妄想。但所指的常思议,是证入了自觉的境界,离于有为的造作者,非有亦非无,所以说是永恒常在的。的说法并非认为外于切,自切无常,思量推测另有思以。而外知常思议为自证自觉的境界,所以们去圣遥远,们的理论是错误的。”

复次慧,诸声闻畏生妄想苦,而涅槃。知生涅槃差别,妄想非。未境界休息,作涅槃想。非自觉圣智趣,藏识转。是故凡愚说有三乘。说心量趣无所有。是故慧,彼去未现在诸如自心现境界。计著外心现境界。生常转。复次慧。切法生。是去未现在诸如所说。所以者何谓自心现,,离有非有生故。慧,生。切法如兔马等角。愚痴凡夫实妄想,自妄想故。慧,切法生。自觉圣智趣境界者。生。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。自财建立趣自相。慧,藏识摄所摄相转。愚夫堕生住灭二见。希望生。有非有妄想生,非贤圣也。慧,于彼应当修学。

与涅槃唯心量

佛说:“诸声闻们怕生妄想之苦,而追涅槃,们并知生和涅槃的差别境界,也都是自相,等于切分别妄想样,都是无自的。们只是把去现在的念灭了,使未心诸生起作用,住于休息的境界,认为是涅槃境界了。们没有证得自觉的圣智,也没有从转了藏识。所以愚痴凡夫,说佛法有小三乘之别,认为心量可以入无所有的无心境界。去、未、现在等切法,都是诸佛如自心所现的境界,本无所住著,们反而误认是心外呈现的境界,所以在生海中常受转了。再说,切法无生,这是去、未、现在诸如所说的。这是什么理呢这就是说,切都是自心显现的分别妄想所生,自本无由,本就是非有也非无的。因为切妄想的本质,自无切诸法,正如兔马等角,本就是,只是愚痴凡夫们,自己能了解自和妄想的真际,执著妄想,认为它是实在的了。如果证得自觉圣智的境界,切法本无生的真际了。无自,所以诸法的和相本是无生的。这却是愚痴凡夫们用妄想所想象的二边相对的境界。须知心那是所生,以及赖以生存的心和世界依报等,也都是所显现的现象。因为藏识的能摄取和所摄取的关系,所以才转而生起切现象。愚痴凡夫们堕在生灭的二见之中,希望切法是有生灭之的。殊知有和无,都是妄想所生的境界,并非圣贤的境界。们应当于此修学证。”

复次慧,有五无间种。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种,缘觉乘无间种,如乘无间种定种,各别种

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。若闻说得界入自共相断知时,举毛孔,熙怡欣悦。及乐修相智。修缘起发悟之相。是名声闻乘无间种声闻无间,见第八地,起烦恼断。习气烦恼思议。度分段。正师子吼,生已,梵行已立,有。如实知,修习,乃至得般涅槃觉。

慧,各别无间者。,众生,寿命,养,士夫。彼诸众生作如是觉,般涅槃。复有异外说,悉由作者。见已,言此是般涅槃。作如是觉。法无见非分。彼无解脱。慧,此诸声闻乘无间外觉。为转彼恶见故,应当修学。

慧,缘觉乘无间种者。若闻说各别缘无间,举毛竖,悲泣流泪。相近缘,所有著。种种自,种种神通,若离若,种种化。闻说是时,其心随入。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已。随顺为说缘觉之乘。是名缘觉乘无间种相。

慧,彼如乘无间种,有四种。谓自法无间种,离自相法无间种,得自觉圣无间种,外刹殊胜无间种慧,若闻此四事说时,及说自心现财建立思议境界时,心惊怖者。是名如乘无间种相。

慧,定种者,谓说彼三种时,随说而入,随彼而成。

慧,此是初治地者,谓种建立,为超无所有地故,作是建立。彼自觉藏者,自烦恼习净,见法无。得三昧乐住声闻。当得如最胜之。尔时,世尊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
须陀槃那果往还逮得阿罗汉是等心

三乘与乘非乘所说愚夫少智慧诸圣远离

义法门远离于二住于无所有何建立三乘

诸禅无量等无提受想悉灭亦无有心量

五乘种的分类

佛说:“众生界中,有五乘种是声闻乘种、缘觉乘种、如乘种定种和各别种

“怎样才是声闻乘的种呢如有,听到断除五、十八界、十二入自的共同法相,毛孔怡然欣悦,就乐于修习这种断除烦恼相,和断证真智,修悟彻缘起无生之相,这名为声闻乘种。但是们也有类似菩萨第八地的见地,缘起的烦恼已断,只是未能完全断烦恼的习气。虽然已了却分段生,却未能了却易生。可是们却在这时,就作狮子吼说:生已,梵行已立,所作已办,有。们确已如实修行,证入的境界,但以为已经入了涅槃。

“怎样才是各别的种呢如有,自己觉知另有相、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或生生已的寿之相,或有天丈夫之相的存在,入于其中,认为那是涅槃的境界。或者还有般异学的外们,认为切的生命都是造者的杰作,说这是涅槃或至的真理境界。凡作如此想法的无从证入法无的境界了,们是会得到解脱的。这些也属于声闻乘的外们事实未曾解脱,但却说自己已经得到离世间的正觉了。们为了点化这些见的外们,应该修学无的正

“怎样才是缘觉乘的种呢如有,听到因缘,入于灭之法,毛竖立,悲泣流泪,就再乐于愦闹,再愿意近谙缘,再执著世间的切,从此信自能证得种种神通,离聚散,化无端。们听了这种说法,就醉心于此,这名为缘觉乘的种们如能知其可随顺演说缘觉乘的法相。

“怎样才是如乘的种呢这有四种差别:1证实法。2离实法而证。3自证圣智之。4外于胜妙庄严的国土而证法如有,听到这四种法相,及心外等等,都是由于自心阿赖耶识的可思议的功能转识所建立时,其心畏者,是如乘的种

“怎样才是定种呢如有,听到声闻、缘觉、如三乘之法时,随所说之法,顺流而入,随其信解而加以修习。并无定的主旨,这名为定种

说这种分别,部是为了初发心修行的,指相近的观机设法门,所以才有三乘或五乘种之说的建立。但都是为了和法无的究竟佛地,才作如此分类。们如果能够自证如的境界,烦恼的习气自然净可证入法无的境界了。虽然暂时住于声闻三昧的法乐境界,但仍能会得如地最胜之了。”这时,佛就归纳这些理,作了篇偈语:

须陀槃那果。往还。逮得阿罗汉。是等心

这是说:预流、还,以及阿罗汉等的声闻四果,虽然是有所得,但总是未了自心,犹被法所缚。按:须陀槃亦云须陀洹,译为预流,是初果声闻。二是斯陀,译为或往。三果阿那,译为还。

[章節報錯] [尋找更多新章] [推薦作品]
目錄
大家正在讀
作品大綱 返回介紹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15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[切換簡體版]

聯絡渠道:mail

周3 5:50